资讯中心博鱼体育

  新闻资讯     |      2023-07-13 06:30

  回顾2020至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交易数量保持连年增长;交易规模突破逆势,稳中有进。在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升级、智能化变革蓬勃发展,行业政策有力引导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助推下,投资活力趋于增强。

  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历经地缘政治动荡、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等宏观负面因素影响,但汽车行业依然热度不减,利好政策持续落地。经统计,2022年共有40余个国家层面提案保障汽车行业稳固发展。2022年出炉的最新政策中包含系列举措意在提振消费者信心、加速行业商业化闭环、守护车辆运行安全等方面;同时从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规划及目标来看,汽车行业将从低碳环保、创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导向中受惠。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中国汽车行业将延续蓬勃发展的上升劲头,并将极大可能地促进和加速经济复苏。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表示:“历经重重挑战,技术创新既是汽车行业一贯坚持的发展路线,也是投资逻辑中不变的立足之点。守得云开见月明,伴随以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核心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助推供应链韧性重塑,以及稳增长、促消费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等利好因素,汽车行业未来可期。”

  产业转型升级下,随着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吸引资本市场持续加码,2022年汽车行业超百亿的巨型交易交易数量相较上年增长40%,贡献交易金额超1,469亿元人民币,平均交易规模达210亿元人民币,相较上年增长达56%。但同时,百亿元以下各量级交易平均额体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大型交易最为明显,降幅超过10%,显示出产业投资者对待大型交易的投资态度更为审慎。

  在交易轮次分布上,统计期间内战略投资或收购阶段投资在规模及数量上均占有最大比重,在整体并购交易中起到主导作用,表明产业内头部公司成熟度渐强,释放资金加快重组转型和投资组合优化节奏。其中整车制造赛道因产业背景更为深厚,企业竞争力及成长性较强,更易赢得早期投资。

  从交易类型分布来看,战略投资整体占比攀升。境内并购交易以财务投资为主,财务投资人专注于挖掘电池、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零部件领域的市场机会,寻求技术创新驱动价值增值带来的投资回报;跨境投资主要表现在战略投资人加速行业布局,与能源化工业、工业制造业的跨界融合也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2022年汽车行业并购交易地区分布方面,在整体产业布局,先发优势、产业链完整程度及供应链弹性、政策的扶持与倾斜力度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等各种综合因素作用下,资本长期活跃在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并呈现明显聚集态势。

  从细分赛道来看,2022年汽车零部件完成交易数量460宗,相较上年显著增长。电动化汽车部件仍受资本看好,电池并购交易炙手可热。传统汽车部件并购交易依旧活跃,交易数量相较上年跃升42%。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作为汽车行业转型的发展核心已经渗透到投资策略中。整车制造环节完成交易数量68宗,贡献交易金额1,366亿元人民币。其中超百亿交易达到5笔。新能源汽车早期融资及上市进程加快,极大推动了汽车行业整体并购交易水平。2022年后市场服务领域受宏观环境影响,并购交易有所降温,相较上年交易金额缩减42%。伴随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蓬勃发展,必将企稳回升,助力下游服务形成新增长点,拓宽服务价值链,驱动投资复苏加速。

  报告预计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热点包括:整车制造环节低碳发展与降本增效将共行;伴随高度集成部件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赛道吸金规模有望提升。智能座舱领域消费者感知关联部件的商业化落地可行性更高。自动驾驶商用车应用场景广泛,市场规模可观,有望持续取得资本支持。

  此外,随着车企、电池企业等中资主体出海进程加快,以缓解供应链压力、占领海外市场以及获得成本优势为考量因素的出境并购或将显著增加;同时得益于智能化汽车部件蓬勃发展的创新土壤,围绕汽车科技企业的入境并购也有望成为热门话题。

  日前,有相博鱼体育关报道称,华为智选车正在建设专门的汽车销售门店,这些门店有别于当前在手机卖场中售车的模式,将专门用于销售华为智选车生态联盟车型。

  日前,《美国汽车新闻》 Automotive News 发布了“2023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这份榜单主要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上一年在汽车行业配套市场业务的营业收入(销售额)进行的排名。

  6月28日消息,据企查查显示,金华零跑佛吉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于近日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曹力,注册资本4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零售、技术服务、货物进出口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